後ECFA時代,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相當看好冷鏈物流等8大產業,而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則以自身轉型經驗指出,成功的在地化、本土化,是服務業成功的重要關鍵。
8日下午「2013台商產業轉型升級峰會」進行第2場研討會,探討「服務業轉型新空間」,由旺報總編輯王綽中主持,與談人包括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MBA主任胡海鷗及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
好生活 提升服務業
杜紫宸指出,台灣優質服務業在大陸已占有一席之地,像是大潤發,聯強國際、85度C、全家便利商店、寶萊納、鼎泰豐、麗嬰房、天福茗茶、特力屋等。
而後ECFA時代,大陸有優勢,也有弱勢,台灣有強項,但也有弱項,透過兩岸優勢互補,工研院找出8大營造兩岸互利雙贏的產業合作架構,這8大產業分別為冷鏈物流、精緻食品、石化、面板、生技醫藥、新能源、汽車、通訊設備。
此外,台灣在生活品質的講究,也是服務業進軍大陸的無形資產。杜紫宸說,台灣富三代,最懂得吃,也講究生活,像便利商店標榜無所不在的生活化體驗,這種無形的服務資產,兩岸可共同發展具戰略性及高附加價值服務業。
掌握虛擬 掌握全世界
在兩岸共同發展具戰略性服務業方面,杜紫宸篩選了大型物流、資訊流、非典型金融服務的中型城市試點、國際延伸性旅遊服務等,其中,在大型物流上,他相當看好庫存商品管理及品管管控的第3方物流及第4方物流;特別是面對大陸物價飛漲,第3方及第4方物流需求大,商機潛力雄厚。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MBA主任胡海鷗也認為,掌握虛擬,就是掌握世界。目前大陸物流、資金流雖已有網路平台,但網路物流和票據流還未成形,也未形成全面監管,這不止是南通的問題,也是大陸全國性的問題。
親身經驗 談產業轉型
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分享自己轉型升級經驗。從貿易商到零售商,特力歷經不少次轉型,也有慘痛失敗經驗。何湯雄說,當初為了轉型,他曾經併購美國一家家具通路,結果慘賠2千多萬台幣;引進B&Q特力屋時,也因水土不服歷經4年慘賠。
他說,國外流行的DIY卻是台灣消費者詬病最多的地方,像裝修、設計等沒有服務,因應在地化消費者需求,特力屋開始轉型走向服務業,目前正朝提供終端服務的方向走。
何湯雄指出,大潤發、大陸肯德基為了在地化,都作出不同的經營,像大陸肯德基也賣燒餅、豆漿,大陸肯德基營收貢獻母公司營收達50%,在地化是肯德基成功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