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國大陸「雙十一」購物節不到一個月,陸媒稱,今年雙十一期間全行業的快遞預計會超過10億件。為應對人手短缺,快遞公司紛紛比拼「黑科技」,但「最後一公里」仍面臨有錢招不到快遞員的困局。一些中小快遞企業和不具備競爭力的快遞加盟商,接盤能力面臨極大挑戰。
據大陸《廣州日報》報導,大陸國家郵政局相關人士透露,根據預測,今年雙十一期間全行業的快遞處理總量將達到新的量級,預計會超過10億件。
報導稱,相比態度快遞公司悄悄漲價,自建物流的電商均明確表示不漲價。京東物流表示,雙十一非但不漲價,還將為商家提供價值21億人民幣的物流補貼。
報導稱,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今年雙十一期間,漲價不會成為普遍趨勢。但一些快遞領先漲價,或把漲價作為市場新策略,一方面是想通過漲價傳達進軍高端市場的信號;另一方面是想通過漲價過濾低端客戶,避免雙十一期業務量過大。
報導指出,為應對雙十一,物流公司紛紛比拼「黑科技」。廣州、深圳、佛山等地的轉運中心,都新上了自動分揀。菜鳥將啟動全國各地的機器人倉群。目前上海、廣東、浙江、湖北等的機器人倉已經投入物流實戰。京東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雙十一期間將在上海投入使用,具備日處理20萬單的能力。
至於如何看待和解決雙十一快遞的困局?楊達卿認為,雙十一是快遞企業的擂臺賽,激增的業務對快遞企業來說帶來「暴飲暴食」,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快遞商可能因暴食而噎壞,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場超強度對抗賽既在對快遞企業強化練兵,也在倒逼快遞企業強化裝備,提升服務。
|